盤點福建省各市最具代表性的一處景點(福建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
泉州——清源山(5A景區)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云山。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云山余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因為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云稱“齊云山”。山上有三峰亦稱“三臺山”。
清源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圣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游客。自古以來,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于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占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福州——三坊七巷(5A景區)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后的拆遷建設后留存下來的歷史街區之一。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脈昌盛之地。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有“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稱。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廈門——鼓浪嶼(5A景區、世界文化遺產)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名“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隸屬于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下轄龍頭社區、內厝澳社區,轄區禁止機動車輛通行至高點為日光巖,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代表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鼓浪嶼島上四季如春,島上樹木叢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園的美稱,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因為島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擊聲如鼓鳴而得名。島上最高處叫日光巖,附近有民族英雄鄭成功當年訓練水師的水操臺遺址。海邊有菽莊花園,花園旁邊的金色沙灘,為天然海濱浴場。島上無車輛,清雅脫俗。尤為游人所贊賞的是,此地的居民文化素質非常的高,鋼琴擁有量為全國第一。月下風中,琴聲悠揚,漫步其間,韻味無窮,給人以極其優美的藝術享受。
漳州——南靖土樓(5A景區、世界文化遺產)



南靖土樓,又稱為福建土樓,擁有福建南靖土樓國家森林公園,南靖土樓遍布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云霄、漳浦等縣山區的土樓,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于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筑”。
福建土樓產生于宋朝時代,明、清朝時期逐漸成熟,并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御性強的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筑模式。
福建土樓是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理念,就地取材,選址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建筑風格古樸粗獷,形式優美奇特,尺度適當,功能齊全實用,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組成了適宜的人居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
龍巖——古田旅游區(5A景區)


古田旅游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位于福建省西南部,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規劃面積7.6平方公里,擁有古田會議會址群、古田會議紀念館、毛主席紀念園等核心景區,是“全國十大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古田會議會址地處閩、贛、粵三省交界處,位于福建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又名萬源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民國初,為推行新學,該祠改為和聲小學。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開展土地革命,和聲小學改名為“曙光小學”。
這里松竹茂盛,群山環抱,視野開闊。主席園左側山勢高亢雄偉,右邊山勢綿延起伏,山環水抱,聚天地山川之靈氣,得日月星辰之精華,彰顯了偉大領袖的風采和揮手之間的氣度。
三明——泰寧風景旅游區(5A景區)



泰寧風景旅游區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三明市泰寧縣,武夷山脈中段的杉嶺支脈東南側,地形多屬山地和丘陵,縣內海拔最高達1700多米,最低180米。泰寧已開發金湖、上清溪、狀元巖、貓兒山、九龍潭、寨下大峽谷、泰寧古城七大景區,以水上丹霞、峽谷群落、洞穴奇觀、原始生態為主要景觀特點,集奇異性、多樣性、休閑性、文化性為一身。地質公園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為主體,兼有火山巖、花崗巖、構造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跡,是集科學考察、科普教育、觀光覽勝、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區域內自然生態良好,神奇靈秀的水上丹霞,深邃幽靜的峽谷曲流,遍布幽奧的丹霞洞穴,千奇百怪的山峰石柱以及奇險峻偉的花崗巖地貌景觀,融匯于原始古樸的自然生態,構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體系。地質學家形象地稱之為“碧水丹山大觀園”、“峽谷洞穴博物館”、聯合國教科組織專家評價其為“中國地質公園的樣板”。
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旅游區(5A景區)



湄洲島,福建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轄島,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東南42公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島, 是媽祖的成神地。湄洲島素有“南國蓬萊”美稱,既有扣人心弦的湄嶼潮音、湄洲祖廟、九寶瀾黃金沙灘、“小石林”鵝尾怪石等風景名勝30多處。
全島林木蓊郁,港灣眾多,岸線曲折,沙灘連綿,風景秀麗。島域盛產石斑魚,乃魚中之珍品,遠銷港澳。湄洲灣東南臨臺灣海峽,與寶島臺灣遙遙相望。因處海陸之際,形如眉宇,故稱湄洲。島上媽祖廟聞名海內外。媽祖原名林默,因生前出海救助過不少漁民和商船,死后遂被尊為海神。歷代朝廷還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號。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這里的媽祖廟尊稱為“天后宮湄洲祖廟”。此廟創建于宋雍熙四年,即林默逝世的同年,初僅數椽;后經歷代擴建,日臻雄偉。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回來奏稱:“神顯圣海上”,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來到湄洲島主持御祭,擴建廟宇。清康熙統一臺灣,將軍施瑯奏稱:“海上獲神助”,又奉旨大加擴建。
寧德——太姥山(5A景區)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東北部。主峰海拔917.3米。相傳堯時老母種藍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稱“太姥”。傳說東海諸仙常年聚會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譽。武夷、太姥、雁蕩, 構成閩越三大名山。太姥山雄峙于東海之濱,晴川灣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氣勢恢宏,景致獨特,被譽為海上仙都。分為太姥山岳、九鯉溪瀑、晴川海濱、?,幜袓u、桑園翠湖5個景區,此外還有冷城古堡、瑞云寺兩個景點。
山岳游覽區是太姥山風景名勝的主體,它包括國興寺、葫蘆洞、一片瓦、九鯉朝天、香山寺、白云寺、天門寺等7個景區。太姥山在唐宋時已很興盛,歷史悠久,古寺眾多,留下不少歷代文人墨客的遺跡。太姥山以石奇、洞異、峰險、霧多“四絕”而名聞遐邇。山中還有許多曲折深邃的巖洞,各具特色。溪瀑游覽區由九鯉溪,及溪口瀑布、龍亭瀑布組成。
南平——武夷山(5A景區、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武夷山風景區位于武夷山脈的中部、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方圓60平方公里,盤曲山中的長約9公里的九曲溪和夾崖森列的36峰,構成一幅碧水舟山的天然美景。它是三教名山,也有“福建第一山”的美譽。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導講學之地。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山與水完美結合,人文與自然有機相融,享有“碧水丹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國家首批5A級風景區”之美譽。奇峰、秀水、幽谷、險壑等諸多美景、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讓人流連忘返。景區全年皆景,四季不同,陰晴風雨,變幻莫測。主要景區有云窩-天游景區、九曲溪竹筏漂流景區、一線天―虎嘯巖景區、武夷宮景區、大紅袍--水簾洞景區五大景區。
你都去過幾處呢?我們留言區不見不散!
往期文章點擊下面:
走進湖南各市最美的一處景點,你都去過幾處呢?
上一篇:南沙國慶游玩景點推薦(國慶南沙好去處)
下一篇:這幾個景點才是一絕(絕美的景點)